Author - Conrad Ho

 

看清楚孩子的現況和進步

何兆燦 2016年2月1日 「您好!何老師。」推門進來的是一個身材略瘦、膚色稍為蒼白的18歲女孩,165公分高左右,粗黑邊眼鏡檔住眼神,怯生生的,說話輕輕的,一條腿已經踏進房間,另一條腿卻好像想退出去。聽她媽媽描述,她做家課特別慢,自信特別不足,聽不進也不能耐受批評,用了很多方法都沒有太大改善。何兆燦本來猜想,她要麼是那種跑來跑去、停不下來的孩子,要麼是那種不吭聲、不看人的孩子;...

 

 

尊重孩子的發育水平,不做催逼孩子的幫兇!

何兆燦 2015年12月13日 寫於上海 2015年12月10日,上海的健腦操導師實習課程的第二天末,一個開辦幼兒園的學員問,如何將健腦操用在幫助學前班的孩子,在寫字上打下一個好一點的基 礎?讓孩子不會出現太用力握筆或其他的問題?蔡慧明老師問:「孩子多大?」回答:「多是5-6歲的孩子。」蔡老師就說,基於生理發育的水平,孩子在八歲開 始,才應該操練孩子寫字。 該學員聽到後,表情有點...

 

 

肺經調和的講演

何兆燦 2015年9月26日 寫於加拿大班夫 何兆燦在加拿大當地時間2015年9月25日,在班夫鎮班夫中心舉辦的國際肌應學會議中,報告了我在個案經驗及閱讀科研報告和書籍所累積的心得,從而設計出來的經絡調整手法;並用肺經的集體調和方式,讓與會人士體驗一下我設計的肺經調和程序。 雖然很多中外人士都在懷疑經絡的客觀存在,但在中外的科研界中,其實早在1990年代開始,已陸陸續續找到值得深...

 

 

自閉症的整體對策

何兆燦 2015年7月31日 香港 何兆燦在2015年6月發現了網上一套視頻,是英國廣播公司拍的紀錄片,由德裔發育心理學家烏她•弗烈芙教授(Professor Uta Frith)主講的「生活在自閉症中」(Living with Autism),內容非常精彩,是她50多年來的研究下,對自閉症的最新科學理解。 Autos是希臘字根,意思是「自己」或「自我」;Autism直譯過來,就...

 

 

持續進步的五個前提

何兆燦 2015年7月15日 中國香港 前陣子有個胖嘟嘟的女人找何兆燦做個案,主題自然是減肥。表面理由非常充分,因為她是胖到行走不便,健康下滑那種程度,不只是為了美麗而已。我問她:「如果您瘦下來,健康好一些了,您會做甚麼?是您現在因為胖做不了或做不好,所以選擇不做的。」她支吾以對,沒想過自己會怎樣利用更瘦更健康的身體;換句話說,她沒有動機這樣做。我繼續問她:「那您有動機製造繼續胖...

 

 

薪火相傳- 觸康健培訓課程(導師班)後感

何兆燦 2015年6月24日 中國香港 何兆燦的父系祖輩在祖譜可以追溯的最遠年代,是接近六百年前的杭州一帶。當時我的祖先在朝廷當官(應該是大官),因政治迫害需要連夜逃亡,一個大家族分多頭的遷移。我的這一支在中原輾轉南下,最終落戶廣東南海。母系的祖輩如何,我媽語焉不詳。從我已故外公口中知道,我媽祖先是家學淵源,不斷有人考到功名,不是秀才就是舉人。我外公是一個讀書人,一生正直,問心無...

 

 

事實性回饋

何兆燦 2015年5月30日 中國香港 何兆燦認為,褒與貶都是教導的重要工具,非常有效;但切忌過用,否則過多的褒導致自我膨脹,過多的貶導致自我萎縮。這中間可以怎樣平衡? 我提出的答案就是:時不時可以褒與貶,但最多時候最好是給事實性描述,讓孩子或受教者回到自己的真實水準上。這樣,受教者才最終能夠活得自如、開心、舒服; 如果受教者做每件事,要麼是高於、要麼是低於自己真實水準的,他就天...

 

 

一體的感官系統

何兆燦 2015年4月28日 中國香港 何兆燦認為,學習有三個階段 - 信息的輸入、處理和輸出,缺一學習便不會發生。信息從哪裡輸入人體呢?當然是感官了。一般人只認識五官 - 視、聽、觸、嗅、味五種感覺;但在科學家和發育專家的定義裡,它們只是對學習有較重要影響的八種感覺中,基本對外的五種遠程感覺;還有三種基本對內的近程 感覺,就是本體感覺、受觸覺與平衡覺。另外,科學家還說有其它十來...

 

 

劣幣驅逐良幣?

何兆燦 2015年3月4日 香港 在16世紀的英國,相繼在愛德華四世及伊莉莎伯一世治下做財政大臣的湯馬斯‧格雷欣爵士 (Thomas Gresham) 發現,當老百姓都把收回來的好銀幣刮掉一些,再把不足稱的劣銀幣花出去,久而久之,流通中的劣銀幣會越來越多,而好銀幣則越來越少,他描述為劣幣驅逐良幣。因為這個社會集體行為影響到貨幣流通的重要現象由格雷欣爵士發現,便稱之為格雷欣法則,成...

 

 

情緒的發育基礎

何兆燦 2014年7月24日 (中國香港) 大連運動促學營第二天,主題在處理學習的前提與動機。學習動機包括自我形象(例如孩子看自己為失敗者)與對學習的印象(例如孩子覺 得在教室像在受老師折磨)等;學習前提則包括平衡覺、本體感覺和受觸覺等。孩子間經過昨天一日的玩耍而混熟後,真性情慢慢浮現。加上今天有第一個比賽項目,突顯了爭做領導、埋怨決策錯誤、焦急於輸贏等矛盾,開始爆出爭執、扔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