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的整體對策

自閉症的整體對策

何兆燦 2015年7月31日 香港

何兆燦在2015年6月發現了網上一套視頻,是英國廣播公司拍的紀錄片,由德裔發育心理學家烏她•弗烈芙教授(Professor Uta Frith)主講的「生活在自閉症中」(Living with Autism),內容非常精彩,是她50多年來的研究下,對自閉症的最新科學理解。
Autos是希臘字根,意思是「自己」或「自我」;Autism直譯過來,就是自我主義。中文稱之為自閉症或孤獨症。雖說自閉,自閉症的人其實有不同程度的退入自我世界中,如同所謂正常人群中有比較外向和內向一樣;而且,雖然他們當中有社交和學習困難的人士,但也有天才人士。究竟什麼是「自閉症」?

烏她教授提出了三個她認為很重要的定義性特徵。

特別關注細節,以致看不到大局 – 她找了一批正常人和一批自閉症人士(視頻中沒有交代總人數),在一幅大於A2少許的海灘活動畫裡,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找到某一個人。當自閉症人士只花20-30秒就找到的時候,正常人會很困難,甚至沒提示就找不到。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自閉症人士不知情下東西給移動過時,他們反應可以很大;和他們的興趣好像很窄。

只以自己的視角來看待事情,以為自己看到的,便是大家都看到的 – 同樣地,她找了一批正常和一批自閉症的孩子,對他們講了同樣的一個故事:孩子甲把玻璃珠放好在自己的籃子裡,然後離開去玩耍。孩子乙趁機把玻璃珠拿了,放進自己的盒子裡。當孩子甲回來後,她想玩她的玻璃珠,她會去那裡找?正常孩子都懂得用孩子甲的視角來想,回答說會在籃子中找。但自閉症孩子的回答是:去孩子乙的盒子中找。因為他們本人知道玻璃珠給拿到盒子中了,而不懂得想孩子甲其實是不知道的。自閉症人士在社交上不懂得易地而處,很難理解別人的想法,部分就只好選擇退縮回自我世界中。腦掃描中發現,自閉症人士在社交技巧的腦中心,相對于正常人士有特別低的活動量。

只以實效的角度來看待事情,而不會考慮其它似乎沒用的社會或文化因素 – 她引用了另一個研究員的實驗:孩子坐在研究員對面後,研究員在木箱蓋上輕敲三下,打開蓋子,拿出裡邊的玩具船,然後要求孩子以完全一樣的方式,把玩具船拿出來。正常孩子會準確重複所有程式,包括對拿船沒有意義的那三下輕敲蓋子;但自閉症孩子會忽略掉輕敲,直接打開蓋子拿玩具船。自閉症人士傾向于忽略表面上沒有實用價值的社會或文化因素,也是導致他們社交困難的成因之一。
通過對一對很懂得把心底話說清楚的自閉症同居人士的深入訪問,烏她教授堅稱,一般人以為自閉症人士不能建立有意義、有感情、有感覺的社交關係,是一個錯誤的結論。自閉症人士也有同理心,也是有感情的人,在建立上述那種社交關係著實有困難,但並非不可以。

這對伴侶的女方是一個受歡迎的培訓師,在臺上揮灑自如,完全不會給人一個她有自閉症的感覺。原來她是每天醒來後不起床,用整整一個小時的時間,在腦中不斷來回預演當天可能發生的事情,和她的對策;但當她碰上沒有預期到的情況,她肯定方寸大亂。她很怕這種偶發事件,而她的最佳對策就是不斷預演。這種恐懼和對策,就解釋了為什麼部分自閉症人士會不斷重複做某些事。

烏她教授採訪了曾是自己博士學生的牛津大學院士。他說,如果零是完全沒有自閉傾向的,100是所有自閉傾向都非常明顯的,整個人群(包括正常人)中的大部分會聚在50左右,而整條曲線是一條漂亮的正態分佈線。據他的研究,一般給斷症為自閉症的人,通常在80-82。他強調,所有人都處身在這個自閉傾向的頻譜上,簡單講就是都有或多或少的自閉傾向。分別只在於,當中某些人受到困擾,因而去斷症,最後給定性為自閉症人士,另外一些則沒有去而已。自閉症是一個臨床現象,而不是一個科學事實。

腦掃描技術的研究,已經找到一些自閉症的早期標誌,例如在耳朵正上方少許的顳葉有一個腦中心,專門負責理解社交行為的。在正常嬰孩看到一些社交相關的照片,例如一組小孩在玩,這個區的血氧消耗量會劇增;但在確診為有自閉症兄姐的嬰孩裡,這個區的血氧消耗量沒有明顯分別。更有趣的是,就算有這類早期標誌的人群中,也不是每人最終都爆發自閉症,表達自閉症不是一個兩個腦中心的事情,而是更多腦中心的互動結果;有促成因素,也有保護因素。可能就是這些保護因素,令比較少女孩是自閉症的,和令某些人雖然有點自閉傾向,但不會嚴重到要去斷症。

根據烏她教授的說法,最令何兆燦跳起來的,是用腦神經學的理解,自閉症人士原來是過度聚焦在邏輯腦操作上,甚至在邏輯腦的某些腦中心的操作上。所以幫忙自閉症人士的整體對策是,促進他們的全腦操作,就如一切其它學習困難人士一樣。

有了這個洞察,我立即付諸實踐,把策略用在一個十歲的自閉症男孩身上。在第一個時段中,我調和他在視覺、聽覺和觸覺上的前景-背景關係;之後他媽媽報告說男孩變得平靜得多,而且更願意聽人說話了。在第二個時段中,我調和他的覺察,以身體感覺為背景來面對外在發生的事情;之後他在學校又被同學嘲笑時,仍然能夠保持克制(本來他會撲過去打架的)。這些結果令他媽媽非常開心,我則感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