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肌應學會議的意義
何兆燦寫於香港,2018年12月11日
何兆燦1998參加了我人生中第一遍的國際肌應學會議,地點是在加拿大卑詩省古色古香的維多利亞城。那遍覺得很新鮮有趣,知識上、見識上都有收獲,畢竟第一遍,新鮮嘛!而且維多利亞城風景優美,食物有風味,不愧為卑詩省的旅游勝地。以後最少每兩年去一次國際肌應學會議。多去幾年後,覺得內容上雖然有新意,不太多,開始懷疑要不要再去。不過抱著尋根究底的心態,我決定了繼續。
沒多久,我有了自己的心得想分享出去,就更堅定了繼續去的決心。面對不同文化及國家的學員,對我的授課風格產生了微妙的影響。這種經驗讓我明白,基本所有我本來以為是對的判斷,在別國的學員中,可以完全不是那回事;這讓我更懂得謙卑,更懂得彈性,更懂得尊重調和人。
經過約十年,聽到不同流派的創始人多說幾遍他們設計課程的心得及初衷,漸漸更明白肌應學本身學術潮流的框架或大局觀,例如教育及責任自負模型的肌應學,怎樣在治療模型的應用肌應學中,慢慢演變出來,並爭取到一席之地。這對我本人的學術取態及公司的營運方向,好像找到了地圖一樣。
到最近五年,通過累積去了比較多的國際會議,也去了德國、日本、韓國等相對本區的會議,我聽各地講者的發言,我開始拿捏到整個行業在全世界的概況,開始感覺到整個市場的潮流。這對我具體地怎樣營運我的公司,及怎樣把最尖端、更藍海的素材在課程中教授,起著指導性作用。
到剛剛2018年夏的德國達默國際肌應學會議,首次聽到在本國已是領導的人物跟我說:「以你的身份、地位……」,我赫然意識到,原來我已經在這個圈裡泡了20年,在全世界都有了老朋友,而且自己也給人看為「老」朋友了,被看作為肌應學在創造某些貢獻!在不知不覺間,感情已經在這些年的國際會議中,培養出來。
當然,直接是商業利益的活動,也在會議中「浮沉」時,碰撞出來。例如好朋友德國的文納克老師,是我在2007年加拿大渥太華的會議中,一見如故的。所謂導師找到學員、主辦方找到導師……等,便是這樣來的。在會議中相對友好的分享時份所找到的生意搭檔,是有一份情誼在裡邊,那種信任不是在純粹生意場合可以那麼容易復制到的。
2019我個人預測,是一個動蕩的年頭。無論境外及境內,各有不肯定因素在困擾中國及世界經濟。培訓或個人成長課程作為奢侈品,當經濟下行或預期下行時,我們的行業都是首當其衝的。因為這些動蕩我相信不是一兩年的事,加上越來越多的個人成長課程進入中國及在本地研發出來,未來幾年好可能是培訓行業汰弱留強的時代。這是為什麼我們這屆會議的幾個新動作背後的思路,我們在部署會議參加者更大機會在未來幾年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何兆燦願意在這裡,以相對主觀的個人經驗,及相對客觀的局勢分析,來告訴各位消費者,特別是已經成為肌應學從業員的各位獲認可導師,參加肌應學會議有這些意義,期待2019年3月在杭州良渚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