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反求諸己!

凡事反求諸己!

何 兆 燦

六月初的黎明,剛灑下了一場急風中的驟雨,望著份外清晰的遠山,心胸頓然開朗。快到七點,宇心、宇一相繼起床。洗臉吃奶後,便坐進各自的座位裏,準備食早餐。工人遞上叉燒包、蟹子燒賣、干蒸牛肉、珍珠雞等,是她老早從茶樓新鮮買回來的,都是他們瘋狂喜愛的早點。本來該是興沖沖的大食會,卻好沒來由變成兄弟互毆的場面。
事緣宇心食得性起,捨筷棄叉,一於五爪金龍,左右開弓。弟弟比較不整齊小心,食物碎塊掉得滿臺滿地都是。偏生哥哥為人比較謹慎認真,對宇心弄髒地方兼浪費食物非常不滿。開始時僅是稍有微言,彷彿喃喃自語。但弟弟充耳不聞,哥哥便在音量、語氣上不斷升級。到弟弟忽然聽到哥哥是在罵他,竟首先發難,一邊大叫:『唔得!』一邊大力拍臺,怒目相向。宇一當然不甘示弱,也跟著大叫『唔得!』和大力拍臺。最後弟弟站到高凳上,一俯身便撲過去,與哥哥扭打在一起。
諸如此類的事件,雖不至早晚有之,也是司空見慣了,處理辦法已接近自動化。蔡慧明和我分別拉開一個,各自教訓了一回兒,便洗臉洗手,回到座位再吃。可是我感覺到,牙齒在咀嚼,胃腸在蠕動,心卻已不在吃食。我在深深疑惑,他們倆大叫及拍臺、以表達奮怒的行為,我只見到沒多久,何以“進步”到如此熟練自然?莫非他們小小年紀,在內心都已是很奮怒的人?
此後我們留上了心,多觀察他們的言行,沒想到有意外收獲。我發覺,原來『唔得!』是他們母親的口頭禪。她對他們說不的時候,無論斷然或是軟語拒絕,都多用這個措詞,只是語氣上有別。倒過來亦然,蔡慧明告訴我,原來我發惡的時候,習慣很大力拍臺,以至臺面會微微顫動,杯碟反跳,而且瞪目以對,大聲叫罵。看來他們倆平常細細觀察父母的言行,早在摹擬如何拒絕、如何發怒,近來我才留意到的,只是他們多月甚至數年來的成果而已。從這個角度出發,我不由得衷心讚嘆,他們學得實在神似。說『唔得!』時那種決絕的語氣,和鼻尖微向上翹的表情,絕!
少時稍讀詩書,接觸到儒家某些思想,如『凡事反求諸己』、身教為重、慎獨等,當時不免覺得累墜、老套,都是陳年舊聞。此時發覺,以之教子,實有其歷久常新的現代意義。如果我們口裏要求他們不再叫罵和拍臺,甚至提供其他表達辦法,但行為上卻繼續自己說不和發惡的模式,相信他們改變的可能性很低,身教為重嘛!凡事反求諸己,自己先進步,孩子在摹擬過程中自然會跟著進步,不需父母主動摧逼,大家舒服。最後,父母就算獨自一人的時候,必須仍然慎言慎行。除了鍛煉到表裏如一、自然而發,才是真正改變以外,其實子女無時無刻都在觀察父母,欲得到最佳效果,不致百密一疏,功虧一簣,還是慎獨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