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飯不得正經

食飯不得正經

何 兆 燦

宇心自小便是一個大胃皇,吃的很多。大概一歲半吧?爺爺、奶奶第一次帶他到茶樓,見他左右開弓,虎爪鶴啄,不需人幫,吃得不亦樂乎,初時從心中甜出來,漸漸變成緊張,後來更惡化為震驚。他吃得實在太多,同臺的二伯娘還沒他多,小肚子圓圓的鼓起來了,手口仍舊不停。每次帶他出去跟朋友聚餐,總有艷羨目光射向他,總有人說:『我的孩子有宇心一樣,又能吃,又肯吃,又自己吃,那有多好!』

但自二零零三年十月底開始,宇心照樣能吃,卻不再坐在餐桌一次吃完,而是走到那兒吃到那兒,斷斷續續,一餐要耗上大半小時。這時我才真正明白,那句『那有多好!』背後,包含多麼的辛酸、激氣和清潔工作。

一兩個星期後,更進展為食量減半,兼且有時要輪流坐到蔡慧明和我的大腿上來吃。我觀察到我們開始著緊起來,追著他餵他,或用餐以外的時間多給雜食。不久後為意到,這樣是縱容多於照顧,便又改變處理辦法。我越來越多罵他,蔡慧明則越來越多硬抱他回他的高椅,甚至用不理睬的策累。無論如何,看來宇心並不收到迅號,因為他依然故我,繼續食飯不得正經。

今年十一月中,他突然又再願意坐入他的高椅,明顯坐得較久、吃得較多、注意力較集中。而且,接著的幾星期裏,他仍能保持這個行為,並不是三分鐘熱度。我們大惑不解,討論了好幾天,究竟誰做了或沒有做甚麼,引致宇心行為的變化?

直到十一月底,回望整個月份,社會上接連發生諾沃克病毒感染事件,家裏宇一亦在月初輕微感冒了整整兩星期。加上宇心在行為變好前,記得是曾經好沒來由的嘔吐了幾次,和低燒有咳了一星期左右,而沒有看醫生的。另外,宇心的活躍程度和願玩程度,都在行為變好後有較大好轉。綜合各樣蛛絲馬跡,我們相信,當初宇心食飯不得正經,其實是身體不舒服所致,而我們錯怪了他,覺得是他頑皮不聽話,是意願或選擇的問題。

我忽然為宇心感到一陣悲傷和冤枉,原來做幼兒可以是相當辛苦的一件事。自己身體不舒服,自己不懂如何處理,甚至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也不曉得以語言表達,用行為表達後給冤枉,滿胸委屈又不懂表達,是一個惡性循環。為人父母者,常保赤子,原來有另一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