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遜健腦操®、蒙特梭利與華德福教育的共同之處

丹尼遜健腦操®、蒙特梭利與華德福教育的共同之處

作者:姬爾.丹尼遜(Gail E. Dennison) ,教育肌應學創始人之一(美國)
2016年6月18日
翻譯:蔡慧明(香港);校對:蔣徵(上海)

丹尼遜健腦操®(Brain Gym®)與蒙特梭利(Montessori)教育有著共同的信念:兒童學習的最佳途徑,是透過主動的行動與創新解難,而非被動地記誦資訊。因此,在學習模式上,丹尼遜健腦操®與蒙特梭利能相互融合,與華德福 (Waldorf)教育亦然。多年來,許多蒙特梭利的老師意識到兩者類近的理念,因而亦將丹尼遜健腦操®引進蒙特梭利教室裡。

我念大學時,一位音樂教授推介我閱讀有關蒙特梭利的文獻,閱後,我對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創 設的教育哲學深感興趣,並且考慮成為蒙特梭利教師。在念大學期間和畢業後,我先後在兩所蒙特梭利學校工作,在這兩年里我對如何能自如而實際地利用環境支持 學習逐漸有了瞭解。也是在那時,我受自己的舞蹈經驗啟發,向一位共事的教師請教:為甚麼不透過肢體活動,誘發兒童的空間感知呢?她隨即鼓勵我朝著這個方向 進行創新,之後,我便向學生展示不同的肢體動作,也就是現在「運動的動力」(Movement Dynamics)課程中應用的「布偶」活動。後來,我發現瑪麗亞蒙特梭利說過:「心智的發展必須與動作相連繫,並且依賴著它。」

我兒子小時候,一年級念的是蒙特梭利學校,因此,我對於孩子以此開始進入學校學習有多麼美好,有著親身體驗。

保羅(譯者按:Paul E. Dennison, Ph.D.,姬爾的丈夫,「丹尼遜健腦操®」創始人之一)對蒙特梭利教育也有瞭解,他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兒童發展,他最小的孩子念的也是蒙特梭利學校,那時,他更義務在該校和學童一起做丹尼遜健腦操®(當時在80年代,仍未使用「丹尼遜健腦操®」這個名稱)。保羅受蒙特梭利教育、發展性視光學及其他方法的發,力求能找出方法,讓學童在傳統教室中,亦能快捷地透過平靜、自主、自發、建基於感官的模式學習。

丹尼遜健腦操®創始人之一姬爾.丹尼遜(Gail Dennison)示範她是怎樣製造玩具給她的孫兒們。

雖然丹尼遜健腦操®的設計是在傳統教室或個人課堂里應用的,不過,與蒙特梭利教育比較,兩者相同之處甚多,以下是兩者間的幾個共同點:

  • 透過具體操作來學習(應用動作和感官)
  • 多元感官/多元模式引導 (透過動作、觸感、形象化、顏色、聲音 …… 等傳授概念,而非通過死記硬背或看教科書)
  • 讓孩子作出選擇(透過設定目標,我們協助每個孩子辨識自己的興趣,進而指引他們達致目標)
  • 創設學習環境(我們不是「教導」學童閱讀、寫作、認知、空間感等技巧,而是設置「感官環境」,讓他們從中選擇能夠「強化」他們感官機能的動作,從而培育上述技巧)
  • 以孩子為主導(我們讓學童選擇合適的學前活動、學習材料及學習目標)
  • 課堂精短(丹尼遜健腦操®則有一套簡單的學習步驟:邁向輕易學習的五個步驟)

華德福教育與丹尼遜健腦操®除具上述不少共通元素外,還包括:

  • 對社群建設的重視
  • 學習以遊戲為本,大多包括藝術、音樂、講故事、幻想等(如在教育肌應學「視覺圈」及「運動的動力」課程中)
  • 大自然的角色舉足輕重(如在「視覺圈」)
  • 著重透過編織、縫紉、繪畫、手工藝等發展橫向技能(在教育肌應學:通過各式動作與活動)
  • 除非孩子已表露對閱讀、寫作、數學的興趣和學習動機,並在感官上準備好,否則並不鼓勵學童學習這些技能(教育肌應學:保羅在「丹尼遜全腦學習法」課程The Dennison Approach to Whole-Brain Learning中解說,指出教育肌應學能促進學習者穿越與跨越中線的能力)

* Brain Gym®/丹尼遜健腦操®是教育肌應學基金會的註冊商標;www.breakthroughsinternational.org/

姬爾.丹尼遜(Gail Dennsion)親手製造的一個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