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學®-學習享受生命的工具

調和學®-學習享受生命的工具

何兆燦寫於香港,2020年1月1日

「氣」翻譯為英文時,一般稱為能量或微妙的能量,實指任何肉眼不能看見的微小東西。嚴格來說,在傳統中醫的角度,氣可以是物質或能量。肌應學是肌能檢測的科學和藝術。不同的肌應學分支都有其標準流程,在矯正之前和後,如何使用肌能檢測,及如何理解肌肉的鬆軟和扣緊反應。這就是肌應學家所稱的調和程序,是肌應學相對科學的部分。而在每次的肌應學調和裡,肌應學家通過與調和人的溝通、幫助他們設定調和目標的過程、及促進客戶做出矯正的活動,使調和人參與自己的成長過程,是肌應學相對有藝術內涵的部分。調和學是處理氣的肌應學分支,意味著調和學為調和人處理肉眼看不見的微妙現象。然而,這種「微妙現象」到底具體是指什麼呢?

何兆燦早在1997年開始學習肌應學時,我經常問及的問題是,肌應學調和的良好效果究竟能維持多久。我經常得到的答覆是:只要調和程序正確地和徹底地完成,它會永遠持續下去。「那麼,我為何仍然需要持續地進行各種調和呢?」「這是因為您有很多因素衝擊您讓您失調。」從這些對話和相關的調和經驗中,我漸漸得出自己的結論:一個好的調和學調和,除了讓調和人恢復平衡狀態外,還必須幫助他們留在平衡點上。不再失調,無需做調和!

為什麼有人會失調呢?某些負面因素對調和人產生了巨大衝擊,使他們失調。隨著為調和人做調和所累積的經驗,以及觀察調和人對有關衝擊所作出的反應,我發現這一切都可以歸結到感知和利用。為調和人做有關他們怎樣感知衝擊的調和,無論感知角度是正向、負向及如是如實;也為調和人做有關他們怎樣接受及操控衝擊的調和,從而利用該衝擊把自己推向目標,而且同時保持平衡。這是我所追求的第一個微妙現象 - 如何調和人的系統,使其在日常生活體驗上,雖然不斷面對衝擊,仍能保持著平衡狀態。

經過兩三年的全職肌應學個案諮詢,隨著我的專業技能提高,我越能吸引比較困難的個案上門來找我了。我觀察到,對於較小的衝擊,客戶可以自行恢復。面對較嚴重的個案,他們需要尋求專業幫助,做好幾個調和。受到重大衝擊時,調和人的內部機制似乎失效、崩潰、熔化了,導致調和人的系統「死機」了,而且卡在死機的狀態,雖然系統內外都有援助過來。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好的調和學調和,不僅能使調和人的內部機制恢復功能,還必須幫助它們保持功能。不再卡住,無需做調和。

那麼,為什麼有人會卡在死機狀態?首先,當衝擊太大、承受時太痛苦了,使調和人選擇不站起來面對,以免二次衝擊。其次,當衝擊太大、承受時太打亂陣腳了,使調和人難以再次站起來,而且無法找到恢復正常功能的方法。我幫助這些調和人的方法涉及幾個層面。在較低的層次上,我會為調和人的靈活度做調和,從而提升他們免受衝擊的能力;並在他們無法避免的情況下,以軟著陸而非硬著陸的方式緩和。在中級層次上,我會為調和人的智慧做調和,以在衝擊中也有所獲益!在每次危機中,其實都危中有機嘛!當益處大於代價時,衝擊就轉化為享受了。在更高層次上,我會為調和人的夢想做調和,尤其是那些畢生追求的。當眼前有一個清晰而甜蜜的夢想時,其人生便不會迷失方向。這就是我所追求的第二個微妙的現象 - 如何調和人的系統,使其在生命中受到重大試探時,仍能保持功能。

經過十多年的專業肌應學實踐,隨著我完善處理個案的技能時,我遇上越來越多的頑症及重症例子,例如絕症晚期、先天性殘障和特殊困難的朋友。我從這些案例裡學到,無論他們擁有的天賦或資源有多少,他們都能夠並且可以享受人生。問題僅在於將資源轉化為享受時,是以多高的效率轉化了多大的享受而已。我明白到,一個好的調和學調和,不僅能使調和人的內部機制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是長期得到充分利用。系統不斷改善中,無需做調和。

為什麼有些人會享受不了生命?除了「沒有夢想」這個原則性答案外,還有一個操作性答案,即我常說的「半杯水理論」。調和人越專注於杯子上半部的空間,他們越大地感到缺乏及欲求,最終只會削減人生的享受。調和人越專注於杯子下半部的水,他們越大地感到已有而感不到能有,最終亦只會削減人生的享受。倘若調和人越是能夠專注完杯子下半部的水,然後再關注上半部的空間,他們便越能享受已有而且能掌握機會轉化能有為已有,最終提升了人生的享受。

我為這種調和人做調和,涉及下述五方面:1)恢復平衡,享受舒服;2)留在平衡點上,享受輕鬆;3)邁進在平衡點上,享受成果;4)遊歷在平衡點上,享受新穎;最後,5)玩耍在平衡點上,享受樂趣。這是我所追求的第三個微妙現象 - 如何調和人的系統,使其保持效率和效果,無論當前擁有什麼和多少資源。

我設計調和學課程的原始抱負,是研究如何從根本上做調和,最終便不需要再做調和。經過20多年的溯本探源,我得出一個想法:個人成長完全不是自我完善;大自然已經賦予我們足夠資源來活出最豐盛的人生,我們根本不需要花心思完善自己,而是肯定我們是什麼和我們是誰,完善我們成為自己的方式。簡而言之,選擇做自己,然後做自己。這想法並非全新的,但原來那麼真確。

如果人是如此聰明,並掌握了技術,以至於已經實現了自己的潛能,那麼請著手更為完善自己。但如果不是,更好利用自己還未利用到的效能,應該比擴充效能更為容易吧!

在結束「調和學 – 學習享受生命的工具」簡介時,我想提供讀者一個簡便的調和技巧,我叫做「陰陽手」的動作。這技巧在調和能量失衡方面,尤為有用。

動作的第一部分是靜態的身體姿勢。調和人站立,雙腳平行,與肩同寬,微曲膝,脊骨垂直地面。脊骨略為伸長,從而激活每個脊椎;頭部保持水平,下巴內收。雙肩放鬆,心無雜念,呼吸緩慢而深長。提掌到身體左右中線上,左掌在上朝下,置於丹田或身體重心的上方;右掌在下朝上,置於丹田的下方。感覺雙掌之間的能量交換,可以是暖感、微壓感或細弱的流動感。如果您沒有什麼感覺,那就順其自然,無需強迫自己有感覺,或硬要想像出來。擺出這姿勢大約10秒鐘後,做前測。如果肌能檢測獲得鬆軟反應,請繼續保持該姿勢,直至得到扣緊反應。

動作的第二部分是動態的身體鍛練。以前述的體姿為起始,由胸椎帶動,雙手配合,在無限符號的中點,同時沿著∞的軌跡,先往左上方運動;完成左圈的軌跡後,便往右上方運動,完成右圈。在做左圈上半圓時,左掌保持在上朝下,右掌在下朝上。做到左圈下半圓時,左掌變為在下朝上,而右掌在上朝下。右圈同理:做上半圓時,右掌繼續在上朝下,左掌在下朝上,並在做下半圓時倒轉。脊椎本身在向左和向右搖擺時,會呈現波浪運動,形成∞軌跡。大約做了10秒鐘後,做前測。如果肌能檢測反應是鬆軟,繼續進行,直至反應變為扣緊。

這動作稱為「陰陽手」,因為雙手在陰陽之間不斷轉換,是培養陰陽平衡很好的調和工具。例如,在保持靜態姿勢時,作為陽手的左手朝下,擁抱陰;右手是為陰手,掌心朝上支持著陽。動態進行時,雙手不斷向左側(陽)和右側(陰)移動,周而復始;手掌總是不停地翻動,在上、向上為陽,在下、向下為陰,周而復始。

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直到結尾!相信您得以從中獲益。請實驗一下陰陽手,您會感到有趣和實用。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在調和學課堂上見面。

特別感謝

特別感謝由哥斯達黎加的亞歷西斯・科斯特洛(Alexis Costello)發行的 KinesioGeek Magazine(《肌應學極客季刊》)

第14期 - 何兆燦文章 - 調和學 - 學習享受生命的工具:

https://issuu.com/specializedkinesiologymagazine/docs/healthy_travel_lay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