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

立心

何兆燦‭,香港, 2017年10月26日

在2016的第一屆大中華肌應學會議手冊裡,我以【立萬】為題,寫了一篇引言,大意是如果本區內的一般消費者,普遍已聽過「肌應學」的名稱,知道什麼是「國際認證的獲授權肌應學導師」,我於願足矣!這是從消費者角度來看。

現在2017的第二屆大中華肌應學會議手冊裡,我的引言以【立心】為題,是從導師的角度來看。

剛剛今天,施馬修、施夫人、蔡慧明和我四人午飯,席間我們聊起這一屆肌應學會議及前後工作坊的市場現像。蔡慧明提到有某些個人成長課程的老師,以解決客戶問題的專家身份來推銷自己,做得非常成功。她認為,如果我們願意利用這個角度來為肌應學、為自己做推銷,估計市場現況會非常不同。但我們沒有這樣做,為什麼?因為我們立心不同。

我本人沒有興趣解決別人的問題,我連自己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完呢!最近我在網上公開承認我在面對著的某些問題,旋即有學員反應:你還上這個老師的課嗎?

是!我坦承我不是神,我並不完美,所以我有自己的問題。但是我當老師當得不只心安理得,而且志得意滿!我相信我帶出的信息對很多人有很大價值。我的信息不是如何達到完美,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完美」;而是如何享受不完美,和怎樣在不完美中尋求變得更完美,因為我只知道什麼是「更完美」。

面對我的問題,我的第一反應不是要解決它們,我全意做的是享受它們;要享受,則先要感應、面對、感受、欣賞、感覺、重視、經驗和運用。問題也可以運用?問題的本質其實只是現像,你用問題的角度看待就發現問題,用資源的角度看待就發現資源,僅此而已!例如在自閉症孩子的家長眼中,孩子面對很多問題-不社交、易發脾氣、暴力傾向、脾氣暴躁……等。但是上天總是公平的,自閉症孩子通常有一些特長,是「正常人」所沒有的,比如一眼就看到一些很細的細節,或對數字及數量特別有感覺。如果家長留意到這些資源,並加以培養,孩子也可以成才,例如出色的數學家。

面對我的問題,我的第二反應仍然不是要解決它們,我全力做的是看懂甚至看透它們。它們是鏡子,反映出我的成長空間;更進一步說,它們揭示了我還未發揮的潛能或天賦。一個人永遠留在自己的舒服範圍內,永遠在做一些能力以內的事情,哪兒來的問題?問題的出現,表示人已經走出了自己的效能以外,去經驗新穎的東西,去歷險、去玩耍、去學習、去進步,這樣的人生才是精彩豐盛的!沒有問題的人生,就是沉悶貧乏的人生!

面對我的問題,我的第三反應依然不是要解決它們,我全心做的是感激問題。當我走出我的舒服範圍以外探索,對我來講那是陌生甚至全新的領域,問題成為了我的指路明燈。如果它太困難了,完全處理不了,或太沉悶了,完全忍受不了,表達此路不通,我轉身另覓路徑;如果它有挑戰,有趣味,有前景,它便是我的「那杯茶」,表達此路春光撩人,我便沿途走下去。

面對我的問題,我的第四反應還不是要解決它們,我全人做的是經驗問題。目標好比是目的地,問題好比是現在位置和目的地之間的距離和情況。看待問題為問題,是只盯著目的地走,未到之前的一切不只不重要,更是要排除或克服的障礙物;看待問題為經驗,則不只看重到達目的地這結果,而是也看到達目的地之過程。作為老經驗的背包客,我很感覺到背包客的一條金科玉律:旅途是游玩的一半樂趣!人生就是一趟旅游,當中的樂趣,旅和游各占一半。

既然人生中大家都是游客,各有目的地,各有旅游路線,我願意做的是在人生路上的交叉點,當有人與我擦肩而過時碰巧遇上「問題」,我可以提供的幫忙是作為路燈、指路牌和導游,告訴對方我走過的路況,讓對方有更多的參考,來做他自己的決定。我相信,每個人都已經有足夠的資源與智慧,來面對自己人生路上的任何情況;幫忙者不必代替受助人解決問題,更不得試圖改變受助人來適應問題,只需要促進受助人發現自己原有的資源與智慧便可以了。這種哲學,符合肌應學家所說的「教育模型」;而我一直在推廣的,不是所有的肌應學流派,我只做教育模型下的肌應學流派,暫時包括:觸康健肌應學、教育肌應學、發育肌應學,還有蔡慧明和我合作設計的調和學。

上一屆大中華肌應學會議完結後,文納克老師走過來恭喜我和蔡慧明。她很高興,因為她看到教育模型下的肌應學,在中華大地正茁壯成長。我聽到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敬愛的前輩和同路人,一眼就看到我的立心,我立心要做好教育模型下的肌應學。誰覺得是同路人的話,我們一起走唄!沿途風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