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歷史背景,繼續調和,會有更多學習與發現

理解歷史背景,繼續調和,會有更多學習與發現

蔡慧明寫於廣州,2018年12月30日

教育者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學會用覺察的思維方式,去瞭解自己個人、家族、民族、國家、文化及世界的歷史;也學會促進孩子用覺察的思維方式,去瞭解歷史。

學心理學的人都會認為,一個人的過去(歷史)會影響著他現在的行為表現。而學過肌應學的人,更會知道,歷史是影響著「身體」這個背景的重要元素,而身體是把想法轉化成行為的工具。

通過肌應學的肌能檢查或者覺察,協助我們得出這個結論-身體背景越緊張,行為表現越沒有效率,學習越沒有成效;而身體背景越懂得把緊張轉化為資源,行為表現則越輕鬆,學習越容易有成效。

每個孩子的身體背景中,都隱藏著他們意識不到或者意識未掌握到的故事。而肌應學是其中一個方法,讓教育者與家長覺察到孩子們的這些故事,從而更能理解到他們所遇到的挑戰與障礙,以創造空間,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

肌應學也會讓孩子學習去覺察,知道自己的需要,從而為自己作出選擇;也促進孩子不帶判斷地去覺察自己,並且把自己、家族、各種系統所遺傳給他們的內置緊張,轉化為更整合、輕鬆、連貫的力量。

「身體」的特質-身體在「精、氣、神」三個領域裡屬於「精」,即物質的層面。人的腦袋往往會因為身體這種物質所在的空間意識而帶來的感官體驗理解為「真實」,而每個人都被自己的「真實」所局限了。

作為父母和教育者,我們可以學會怎樣超越身體物質的層面的空間意識,去突破這些局限,從更寬更廣的角度,去理解自己與自己、理解孩子。

肌應學的調和是一種方式,去讓人放寬感官的局限-結果不是去否定感官所感;相反,是對感官與一切現象的信任。如是的去經歷,如是的去覺察。

肌應學的調和,如果按照教育模型的方式去做,有時會顯得有些慢,背後卻意味著對個體與系統的時間、韻律與空間意識的尊重。經歷需要時間,而身體更需要時間作出調整與改變,腦子需要時間去把經歷轉為語言或文字,予以表達,讓系統作出下一步學習與成長的準備。

對自己溫柔一點,對孩子溫柔一點,對於學習的成果,不要過於強求,對於學習的過程多加尊重與重視,持續的為自己做調和,不斷從相對緊張與不連貫的平衡點,過度到相對輕鬆與連貫的平衡點。

這種改變,我定義為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和你們的孩子會繼續學習與有意外的發現。

🠝 圖為廣州市歷史照片,2018年12月29日拍於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