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有感–教導兒子考慮如何做到

爬山有感–教導兒子考慮如何做到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底的寒冬早上,太陽暖著刮膚冷風中的郊遊人。六歲的宇一,四歲的宇心,帶著心境相若的何兆燦、另外一個小朋友和他的兩個家長,來到山路陡峭的馬鞍山吊手崖下,「練習」爬山。

事緣上星期蔡慧明和何兆燦趁小孩跟外婆郊遊,自己倆便做了一趟久違的樂事 — 行山,而且還選了一條困難的路線,從馬鞍山村上,征服馬鞍山峰後,從吊手崖下。我們雖然能在估計時間內完成行程,但代價就比預期大很多。因為行程末段開始腿抖,完成後開始腿軟,當天晚上開始腿痛,更要持續了三天左右。這三天中,蔡慧明常口沫橫飛的跟兩名兒子描繪,在吊手崖爬下的驚險,說得他們心癢難搔,嚷著要「以身犯險」!

從馬鞍山郊野公園燒烤場,沿頗急的石級上行十五分鍾,再走10分鍾的一段頗滑而蠻陡的山路,便來到「練習場地」,一段八十度斜度的山坡,有兩條共約三十呎的爬山索釘在山石上,方便遊人拉著上山。

宇一匹馬當先,除了外套,一鼓作氣,四肢並用;爬到中段,路途險阻,膽量再衰,力量三竭。何兆燦從下指導他,腳踏在那裏,手拉住那裡,一步一步,慢慢下來。落到還有八呎左右,實在怕得腿軟手酸,淚眼晶瑩,何兆燦便上去抱他下來。

宇心第二個上,何兆燦跟在身後。他人小腿短手輕,卻步步為營,膽大心細,竟給他上了大概二十呎。去到一段約六呎高的陡壁,轉來轉去,找不到踏腳處,穨然而返。最後五呎還滑倒,弄得滿身沙塵。

同來的小朋友已經九歲,渾身是勁,手腿靈便,急欲威風一下。輪到他的時候,一閃而上,疾如竄蛇,身後傳來母親帶點緊張的聲音:「危險的!不要硬上啊!」。爬到宇一回頭的地方,首現窒礙,正自尋求解決辦法,下面傳來父親略有擔心的聲音:「下來吧!這裏沙泥鬆滑啊!」爬到宇心回頭的地方,也是團團轉了一會兒,腳步微微一跣,下面隨即起哄,雙親齊聲斥責:「都說不要上!下來!」。小朋友一咬牙,奮力而上,爬到坡頂,叉腰顧盼,大有笑傲天下之概。在宇一和宇心拍掌聲中,坡底的父母半自語的說:「這個孩子就是這樣!只懂得逞強!」小朋友目中光采頓斂。

宇一見小朋友成功「登頂」,大為振奮。何兆燦面授提示、要點後,便再次「攻頂」。幾經辛苦,聽著何兆燦與宇心的沿途鼓勵,弄得一身沙塵,手背刮傷,終於上了去。宇一聽著何兆燦與宇心在坡底的掌聲,低頭看著山壁,雙眉升過半額,嘴角翹到雙顴,志得意滿形於色。

宇心不甘後人,亦再次「攻頂」,何兆燦也就亦步亦趨,在後以防萬一。到達那堵陡壁,宇心把心一橫,整個人貼著沙泥,手拉索,腳撐石,死命游繩而上。上了幾呎,哥哥和小朋友抓到他的雙手,便拉了他上去,竟沒刮破一塊油皮,只是實在「沙塵」得厲害。二子站在坡頂石上,興奮得跳呀跳,縱聲歡笑,聽到哥哥和爸爸的嘉許掌聲,自己也拍掌恭賀自己。

上坡不易,下坡更難。宇一在中段要坐在泥路上,手腳並用的慢溜下來;宇心在末段力氣用完,乾脆伏在山壁滑下來。在我們三個互笑大家髒得要命的時候,小朋友瀟灑而下,沒帶上半點泥塵,換來父母一句:「你很了不起嗎?下次不要啦!」

當天下午盡興分手時,小朋友的母親一句評語,「你兩個兒子很有執行自己主意的動力,笑聲特別奔放!」,猛然鉤起何兆燦一個領會。原來何兆燦教導兒子,背後的整體理念是令他們凡事考慮如何做到,做後感覺什樣,而不是感到有甚麼險阻、麻煩,為甚麼應該不做。每當收到兒子的要求,他通常先問是否認真,是的話便問如何可以做到,再問爸爸有否甚麼需要幫忙、聽不聽爸爸的提議,過程中如何小心保護自己,做完以後問好不好玩。這樣教導兒子的結果,可能就是正如評語所描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