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點學習時間可以製造更多的學習效果

少點學習時間可以製造更多的學習效果

根據2017年6月出版在Neuroscience and Psychology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一個現代普通人從各種電子設備中,手機、電腦、電視、平板、大型牆上電子壁報板⋯⋯等,每天總共獲得的資訊是74GB(大概等同看了16套電影),而且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加。可是,500年前的一位飽學之士,一生從看書本及聽故事的渠道獲取的資訊,也就是大概74GB而已。

看到這個數據,何兆燦突然就覺得,無怪乎後智能手機時代的學生,比前智能手機時代的,腦子要吃力得多,所以腦疲勞及腦緊張要厲害得多。腦子的每天工作量,增加得太多、太快了!家長作為孩子的生命教練,須要明白這些客觀環境改變對孩子的影響,才可以制訂出切合孩子需要的生活節奏及學習時間表。

也無怪乎我昨天會遇上一個準備高考的案主,說他每個課堂裡的最後15分鐘,和每天晚上9點後在校的強制性溫習及家課時間,基本是浪費時間的,因為腦子太累,轉不動了。他還說,他在做家課及考試時,時不時會碰到寫不動的情況,就是腦子沒有輸出了。背後的原因,簡單說也就是能量耗竭,腦子停轉。我教他做一些更放鬆腦子、供應腦子更多氧氣的學習方法,沒多久他就頭疼得不想繼續了;腦子太累了太久。

根據經濟學的邊際效益遞減定律,同樣的生產資源,不斷加人力進去操作,初期會產出增加。人力越來越多,額外的產出會遞減。如果依然硬要加人力,甚至會出現產出降低的負向效果。腦子就只有那麼一個了,不斷增加學習及溫習的時間,所能產出的學習效果,也會是根據這個邊際效益遞減定律來變化而已。有些時候,當加力的額外產出已經是負數的話,確實少點學習時間可以製造更多學習效果!

何兆燦
2023年3月22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