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準備:角色扮演中的明鏡
蔡慧明,中國香港 在德國達默市肌應學大會上發表 日期:2018年7月 「在舞台上,有必要向內或向外有所行動。」 《演員的準備》(An Actor Prepare)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i)1 摘要 當我在2010年9月替客戶做調和時,我意外地發現使用「明鏡」這技巧。從那時起,「明鏡」已經成為調和其他人和我自己的一種有趣且有用的方...
蔡慧明,中國香港 在德國達默市肌應學大會上發表 日期:2018年7月 「在舞台上,有必要向內或向外有所行動。」 《演員的準備》(An Actor Prepare)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i)1 摘要 當我在2010年9月替客戶做調和時,我意外地發現使用「明鏡」這技巧。從那時起,「明鏡」已經成為調和其他人和我自己的一種有趣且有用的方...
何兆燦,香港, 2018年1月31日 西醫傳統上看待人體,特別重視它的結構;追本溯源,大概來自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1596-1650)的名著《人即機器》(L'homme machine)。西醫作為人體這部機器的維修人員,當然要熟知人體結構,所以解剖學很自然就成為西醫的必修科。面對「經絡」這課題,西醫第一反應就問:經絡系統有什麼管道?裡...
蔡慧明,香港, 2017年12月19日 這個視頻由教育肌應學(丹尼遜健腦操)創始人保羅丹尼遜博士 (Paul E. Dennison, Ph.D.) 選取,在2017年12月初的北京「基礎健腦操」課程中播放,作為教材,以特顯右腦的智慧、直覺的智慧與全腦操作的重要性。 右腦半球的智慧給予持續的、寬闊的、開放的警覺和機敏。左腦半球給予精密的、非常專一的注意力在細節上的能力。而人類跟...
何兆燦,香港, 2017年10月2日 自從籌辦2016年第一屆大中華肌應學會議開始,人們不斷地問:我為什麼要參加?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問自己:我以什麼身份參加會議?以什麼形式參加? 如果您是對肌應學一無所知或已經是學員的普通消費者,參加原因及形式是(1)在精華講座中聽取專業肌應學導師的心得,以圖改善自己的生活質素;(2)在會議期間,藉著自然發生的非正式溝通和諮詢,讓導師、主辦方...
蔡慧明,德國基爾希察爾滕, 2017年9月29日 2017年9月28日國際肌應學院觸康健教務理事蔡慧明,在德國基爾希察爾滕(Kirzcharten)向各國觸康健教務理事宣佈,大中華區將在2020年10月15-18日舉辦國際肌應學會議,主題是"終生學習",城市待定。 選擇"終生學習"的主題,是因為想通過2020年的願景,探討怎樣通過肌應學,支援人獲得與應用他們終生所需要的知識,並...
蔡慧明,香港, 2017年8月31日 2017年8月30日,我應澳門弱智人士服務協會的啟智學校邀請,前往當地,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幼兒提供學前教育服務的35位老師及治療師,提供 一天的"丹尼遜•健腦操26式"培訓。 學員除了學習"健腦操26式"的基本動作、變化動作、歷史及原理以外,還學習了一些"以退為進"的方法 - 即怎樣把一套原本設計給一般人的帶意識整合運動,抽取其中比較容易實...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