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課程「個案調和督導計劃」| 日期:2025年3月13日】- 課程報導
3月13日的「個案調和督導」課,為時3.50小時,由何兆燦老師教授的,已順利完成。學員在這次課程裏,從個案示範、示範後的點評與分享、及答疑環節中,關注幷討論了有關:1)調和效果反彈打回原形的其中一個處理方式 - 這一回的個案調和示範,呈現了一個很重要的特徵:調和人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之路其實是一個閉環,循環往復。何老師示範了如何擺脫,讓調和人更上一層樓。2)表面尊重、暗藏催逼 –...
3月13日的「個案調和督導」課,為時3.50小時,由何兆燦老師教授的,已順利完成。學員在這次課程裏,從個案示範、示範後的點評與分享、及答疑環節中,關注幷討論了有關:1)調和效果反彈打回原形的其中一個處理方式 - 這一回的個案調和示範,呈現了一個很重要的特徵:調和人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之路其實是一個閉環,循環往復。何老師示範了如何擺脫,讓調和人更上一層樓。2)表面尊重、暗藏催逼 –...
2月13日的「個案調和督導」課,為時3.50小時,由何兆燦老師教授的,已順利完成。學員在這次課程裏,從個案示範、示範後的點評與分享、及答疑環節中,關注並討論了有關: 1)調和導師的建設性介入 - 在教育和學習模型所指導的個案中,調和人及調和導師好像是一對交談中的朋友。雖然以調和人的那一方為主,但為輔的調和導師依然是參與方,同樣有主動權,並非必須完全跟隨調和人的基調走的。當調和人進...
「促進財務自由的心理及相關調和」課程在10月30日順利完成了。這次的課程是何兆燦老師設計的「天財調和」系列課程的第二個主題,介紹了與財務自由相配套的15個重要思維模式,嵌進了15個角色來方便學員理解,作爲繼「財務自由12訣」課程的框架性部署後,讓學員順滑地邁向財務自由的進一步內環境準備。 課程旨在培養參加者最終擁有一整套的心理,作為爭取財務自由的支持。讓大家在追求財務自由的路上,...
1月9日由何兆燦老師教授的「個案調和督導」課,已順利完成。課中學員關注並討論了:1)在AI個案師可能在幾年內出現的前提下,調和導師在個案中,除了調和技巧需要著重以外,還須要適當加入人情味。而在個案前,調和導師需要培養自己的生命狀態和慈悲心,以作準備。人情味、生命狀態和慈悲心,都是AI個案師暫時難以跟人類個案師競爭的地方;2)在個案中,調和人重複發出的信號,千萬要留心,並要盡力處理...
12月12日的「個案調和督導」課,為時3.50小時,由何兆燦老師教授的,已順利完成。學員在這次課程裡,從個案示範、示範後的點評與分享、及答疑環節中,關注並討論了有關:1. 多個可能的切入點 - 個案過程中其實有多個可能的切入點,從每個可能切入點衍生出來的最終調和目標及效果都有不同。當中沒有對錯,只有恰不恰當;2. 焦點的投向 – 個案師最好在參考完過去的發生與成因後,再把焦點投向...
11月8日的「個案調和督導」課,為時3.50小時,由何兆燦老師教授的,已順利完成。學員在這次課程裡,從個案示範、示範後的點評與分享、及答疑環節中,關注並討論了有關:1)「全人系統」的啟動方法。我們的眼界或視野如果看不到全局,而只是某個相對窄的片段,那麼無論我們技術多厲害,也只是把那個片段做好,不是整個人;2)如何達到「連貫性」。雖然連貫性歸根究底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但...
課程結束已經一周,我想從課中、課後還有沉澱的這幾天,做一下分享。 一、課中 - 我第一天感覺很難受,特別是一些光線。當同學提醒我,“燈”是必須要用的嗎?我馬上去找工作人員把它關了,因為不是必要的。可是我為什麼自己覺察到不舒服,卻沒有為了照顧自己而去關掉呢? 在這個背後,我深刻地認識到:我曾經沒有好好地照顧自己。下午我累了,閉著眼上課,我收獲到和懂得兩點:1是我的耳朵是我很好資源;...
三天的課程結束了,仿佛給身體這台機器做了一次檢測、校正,身體太智慧了!在做完課程最後一個調和 - 接通資源狀態的綜合調和後,我感覺整個身體既輕盈又有力量。 通過何兆燦老師的引導,我看到了自己過去的完美主義,看到了自己不想將脆弱的一面示人,看到了自己面對身體的反應會急於消滅症狀,讓身體的自我療愈機制沒有得到鍛煉。 通過調和,促進我義無反顧地做事情;想說就說,想做就做,少了很多顧慮,...
10月17日的「個案調和督導」課,為時3.50小時,由何兆燦老師教授的,已順利完成。學員在這次課程裡,從個案示範、示範後的點評與分享、及答疑環節中,關注並討論了:1)當調和人提到很多不同關注點時,可以找出「共通點」作爲切入點,做「一點調和」(利用一個點來影響整個面,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2)如何做到既尊重案主,又管理好調和流程和進度的方式;及3)以五級的調和框架,來指導調和...
9月13日的「個案調和督導」課,為時3.50小時,由何兆燦老師教授的,已順利完成。學員在這次課程裡,(1)從個案示範後的點評與分享中,領悟到營造個案調和的最佳效果,需要當下捕捉案主的微反應以外,也最好留意每次個案疊加所顯露的案主特質;(2)從回答問題的環節中,提及關於處理(特別是反複出現的)問題時,在撫平創傷以外,也最好照顧到追尋幸福。這些提醒,讓案主面對自己的問題時,有新的看法...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