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明鏡調和法」
蔡慧明寫於香港,2020年4月22日 明鏡調和法是一種調和方式,10年前在一次課程中幫調和人做個案的時候,我無意中發現了它。從那時開始,我一直在「真我」課程系列以及單對單個案調和中使用它。這種調和方式充滿藝術性,要求調和導師擁有良好的觀察力和表達技巧,人際界限清晰而富開放性。 根據《自然科學、生物學與醫學雜誌》,2012年7月至12月;3(2):118-124 的內容:『鏡像...
深入無人處 海天同一色 涼風拂我臉 陽光暖我身 凝神後定氣 意圖隨隨送 交叉與爬行 轉頭又旋頸 蓋眼養視覺 晃動洗明鏡 抬臂通肺經 呼吸定心神 五禽練鳥飛 八段打開弓 不變應萬變 守中歸元中 ~ 上天的女兒2020年2月1日香港
蔡慧明寫於香港,2019年11月1日 你有沒有曾經在鏡子之前看著自己,然後問:“我”是誰? 也許你會認為,鏡子裡的影像就是你自己了;卻沒有想過,其實“我”,可以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裡存在;而你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只不過是此刻你看到的“我”的一個影像而已。 不同人在研究“我”是誰,與“我”的意義,思考著“我”的存在,究竟是虛幻抑或真實。現實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其...
Touch for Health® Casework Workshop the Revival of the Art of Balancing Brings Fire to the Future - 蔡慧明,香港 - 國際肌應學會議 印尼 巴厘島 2019年10月19-21日 (翻譯自英文原文 ) 本人很榮幸能成為是次在印尼召開的觸康健與國際肌應學會...
蔡慧明寫於廣州,2018年12月30日 教育者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學會用覺察的思維方式,去瞭解自己個人、家族、民族、國家、文化及世界的歷史;也學會促進孩子用覺察的思維方式,去瞭解歷史。 學心理學的人都會認為,一個人的過去(歷史)會影響著他現在的行為表現。而學過肌應學的人,更會知道,歷史是影響著「身體」這個背景的重要元素,而身體是把想法轉化成行為的工具。 通過肌應學的肌能...
蔡慧明寫於香港,2018年12月11日 2019年大中華肌應學會議將在杭州良渚舉行。這次的會議,從2000年代初期香港兩次幾十人的小型會議算起,經過深圳兩次比較大型的100多人的會議,到杭州這遍已經是第五屆了。 這次的會議跟過去幾屆不一樣的地方,最重要是以教育模型與責任自負模型的肌應學為主幹,配合其他促進心理與生理平衡的技術為參考的內容結構,展現給大家。目的一方面讓肌應學的愛好者...
蔡慧明寫於香港,2018年11月5日 觸康健®個案課程(Touch for Health Casework Workshop)以個案的形式展示觸康健®各種技巧,如何在日常生活與在個案中靈活運用。相對於觸康健綜合課程一步步的學習觸康健®的方法,是一種更「完形」、更「整體」的學習方法。 觸康健®個案的特色: 責任自負模型與教育模型為本; 以增加調和人的生命醒覺性為目的; 從身體入手,...
蔡慧明,中國香港 在德國達默市肌應學大會上發表 日期:2018年7月 「在舞台上,有必要向內或向外有所行動。」 《演員的準備》(An Actor Prepare)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i)1 摘要 當我在2010年9月替客戶做調和時,我意外地發現使用「明鏡」這技巧。從那時起,「明鏡」已經成為調和其他人和我自己的一種有趣且有用的方...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