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準備:角色扮演中的明鏡
蔡慧明,中國香港
在德國達默市肌應學大會上發表
日期:2018年7月
「在舞台上,有必要向內或向外有所行動。」
《演員的準備》(An Actor Prepare)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i)1
摘要
當我在2010年9月替客戶做調和時,我意外地發現使用「明鏡」這技巧。從那時起,「明鏡」已經成為調和其他人和我自己的一種有趣且有用的方式。我發現了通過使用接受性的感官來觀察客戶的方法,例如本體感受、聽覺、視覺、觸覺和直覺。還有通過身體動作、姿勢、眼睛表達、說話和聲音來表達客戶故事的方法。在調和的背景下使用時,這種身體表達的方式可以完全擴展為藝術形式 – 啞劇、獨白、對話、多方參與的戲劇,是其中一些形式。
在教育肌應學(Edu-K)的五個步驟調和過程中,我們在活動前和活動後使用角色扮演,當中可以進行覺察和量度,以及錨定其中的變化。
本文探討角色扮演背景下有效的明鏡過程-如何容許身體順勢而為地行動和作出反應,以主動性的無為而為去透露客戶的故事;以及與之相關的必要心理及思維因素。
~~~
演員的準備
當看到「角色扮演」一詞時,我們自然地將這詞語與舞台上的演員的表演聯繫起來。演員扮演某一角色,然後通過劇情演活該角色。
我將「演員」(actor)一詞字面上的定義為有所行動的人物(the person who is in action),扮演不同角色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行為。以一個女子的生活為例子,在家裡她的角色是母親照顧孩子,而同是這人,她身為老師,職責是教導學生。在照顧生病的親戚時,她可能會成為一名親力親為的治療師。而和她的情人一起時,她可能會像瑪麗蓮·夢露一樣露出性感的一面。如何在許多角色和情境中使「角色扮演」有效?我的答案:個人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或隨時準備好去扮演角色!
為什麼要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由羅馬尼亞裔美國精神病學家和教育家雅各布・莫雷諾(Jacob Moreno)開發。他是心理劇的創始人。他認為人們可以通過把問題扮演而不是通過空談而獲得更多好處。這種方法需要一個主角(其問題被扮演出來的客戶);輔助自我(扮演與主角在生活上有聯繫的其他人的角色的一班成員);觀眾(觀賞戲劇並對之有反應的其他小組成員);和導演(治療師)。主角從他或她的生活中選擇一件事件,並提供重新演繹它所需的信息。雖然事件的每個細節無法再次被演繹,如果它重現了原始體驗的本質,這就是有效的重演了。作為輔助自我的團體成員盡可能遵循主角的指示,扮演與主角過去或現在有接觸的重要人物。重演中使用的技術可以包括角色顛倒、加倍技術、鏡像技術(mirroring)、未來預測和夢想的工作2。
角色扮演有時會用於其他類型的蛻變技術,如教育肌應學。在教育肌應學中,角色扮演是五個步驟調和過程中的前後活動過程,其中可以進行覺察、量度和錨定。 於活動前,在設定調和目標後,可重新經歷並覺察一個相對混亂的低檔狀態。然後在活動後使用角色扮演,其中在學習清單3之後,錨定相對整合或高檔的狀態。 通過預習和複習,我們將能夠意識到已經形成的變化,並允許新的學習在意識層面上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和應用。
舞台在哪裡?
「思想無處不在。」
《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Bruce Lee: The Artists of Life) 李小龍4 (Bruce Lee)
舞台是行動的空間。要準備成為演員,必須知道舞台的所在位置。在角色扮演的調和背景下,我會將「舞台」定義為思維投放注意力的空間。思維創造了行動的空間,以及使蛻變成為可能的地方。
在自我調和中,「舞台」通常包括對自己身體的意識。在一對一做調和的情況下,它通常是一個包含客戶和調和人的空間。在課堂背景做調和,其空間意識通常包括客戶、調和人和其他參與者。由於舞台是由思維設定的,它的大小和範圍在腦部能夠設定它們的程度上是靈活的。例如,自我調和時,思維可以將注意力擴展到比身體更大或更小的空間。與他人做調和時也是一樣道理。因此,在調和中,舞台是一個各個演員的思維有能力創造和定義的靈活的空間。
「『舞台』是思維投放注意力的空間。」
蔡慧明(Amy Choi)
誰是演員?
視乎調和中出現的情況,演員可以是下述一個或任何多於一個的人士-在自我調和的情況下,通常是自我(獨白形式)。在一對一的調和情況下,通常是一方以調和人身份,另一方接受調和(為對話形式和二人角色扮演)。在課堂背景做調和,可以包括那些參與角色扮演做調和的志願人士(為對話形式,有多方參與的故事或戲劇)。
遵循教育模型和責任自負模型的方針,演員最好是自願參與,因而可避免被任命或被強迫去扮演角色。通過參與角色的扮演,每個演員都知道他們有能力將其注意力放在共同創造和展開故事或戲劇的共同舞台上。
觀眾不是「演員」,但他們的思維是通過觀察者身份去看劇情發展,並且通過對不同角色的潛意識或有意識的反應來參與。例如,一些觀眾可能會對於角色扮演產生同情而哭泣。有些觀眾可能打哈欠。有些觀眾可能有其想法或判斷。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觀眾也會對故事中的內容產生影響,儘管他們不是主要演員。
在課堂背景中,我通常會為觀眾提供另外兩種選擇來做調和。第一種是允許觀眾在觀看調和進行時睡覺。我所理解的是,當觀眾需要陷入潛意識學習模式或者有意識地暫時選擇「不參與」時,這時的情況或許仍處於潛意識狀態。其次是選擇離開即將進行調和的房間,這通常適用於觀看調和進行時,感到不舒服或不安全的人士;因此不希望看到這個過程或將他們的任何注意力放在創造調和的舞台上。
明鏡融入角色扮演 – 演員準備
利用明鏡過程做調和時,角色扮演有時是在半意識和半潛意識的層面上進行的。當中調和人、輔助自我(輔助員),以及有時候觀眾對角色扮演的統一的場域會產生共鳴。這個角色涉及客戶的故事。
明鏡中的「動作」源於在觀察時的作為和不作為之間。個人等待活動的傾向,然後相信並跟隨動作的流動。個人放鬆身體,清空頭腦,打開感官,觀察內部和外部過程,在跟隨流動時進行互動。思想、情感和感覺可能會來臨。演員的工作是體驗所有這些元素,並在安全範圍內,無需判斷地反映它們。讓故事展開,看看會發生甚麼事情。
以下句子對描述明鏡調和過程的內在步驟更為貼切:
我萬心如一。
我回到現在。
我回到這裡。
我守中歸元。
我開放場域。
我晶瑩通透。
我全神貫注。
我如是覺察。
我如是經歷。
我如是反映。
我相信過程。
我即時創造。
我回歸本源。
我呈現本我。5
以上不是程序。恰恰相反,它們是角色扮演中演員可以承擔的態度和存在的內在狀態。
「劇院中的所有動作都必須有內在的理由,合乎邏輯、連貫和真實。」
《演員準備》(An Actor Prepare)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i)
結論:通過角色扮演的明鏡技巧,可予以豐富和充實
「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
《莊子:天道》(The Natural Law of Heaven, Zhuangzi)
通過明鏡,可體會到清晰、透明、和平和放鬆。演員如此準備他/她的身心,成為角色扮演中自然而真實的反映。其關鍵是無為,順著流動而有所行動。
要達到有效的明鏡效果和扮演有關角色,個人必須有適當的內部狀態來做好準備。必須盡可能擺脫過去的創傷和未來的期望;與此刻可能出現的思想、情感、感覺、活動方向,甚至痛苦等一起順流而動。個人必須以其為中心和聚焦。這部分我稱之為真實性的一部分。
通過明鏡,我們的生活不僅成為我們自己的生活,也成為彼此的寫照。我們開發了在多視角中感知現實的能力。有了這個更廣泛的背景,我們可以更了解我們是誰,並且更能夠無時無刻地作出生活選擇,在我們的舞台上過著我們的生活。
角色扮演讓演員獲得該角色的多感官體驗,無論是身體活動的本體感受之感覺,還是視覺、內部對話、外部聲音或觸覺。角色扮演通過多感官的體驗,而不僅僅是想像、口頭或能量的體驗來促進調和。
~~~
其他參考:
Authentic Self Note Pad (Amy Choi’s collection of poems – often written after Ming’s Mirror experiences):
Chinese original: https://goo.gl/8TKLoy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s://goo.gl/heS9Fd
How to be a Good Kinesiology Practitioner, Speech by Carla Hannaford, Ph.D., at Japan World Kinesiology Conference, Kyoto, 11th October, 2011. (Dr. Hannaford talked about the explanation of the Ming’s Mirror after she has seen a demonstration.)
English Original: https://goo.gl/YCFVv7
German translation: https://goo.gl/R7UqLm
Japanese translation: https://goo.gl/2kFPak
Chinese translation: https://goo.gl/BaHS9D
Playing In the Unified Field, Raising and Becoming Conscious, Creative Human Beings by Carla Hannaford, Ph.D., Great River Books.
Energy Kinesiology Panel Discussion with Charles Krebs, Ph.D., James Oshman, Ph.D., Matthew Thie, Amy Choi, moderated by Juan Carlos. 2012 International Kinesiology Conference in Spain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subtitl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5pQkDQ_fI
關於蔡慧明
蔡慧明自1998年以來一直是註冊觸康健®和許可丹尼遜健腦操®導師及顧問。她在2010年發現了明鏡調和法(Ming’s Mirror Method),並一直將其作為一種工具,為她的客戶在一對一情況下做調和;以及在中國和日本以課堂形式教授調和學®真我課程系列時應用。
蔡慧明公司網址: www.brainbodycentre.com
電郵: info@brainbodycentre.com.
1) P. 39, An Actor Prepares, by Constantin Stanislaviski, Routledge, 1989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cob_L._Moreno
3) Brain Gym 101 – Balance for Daily Life, Paul and Gail Dennison, Edu-K Inc.
4) p. 30李小龍 《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2010. Bruce Lee: Artist of Life by Bruce Lee, Joint Publishing Hong Kong Ltd.
5) Introduction to the Ming’s Mirror Method, Amy Choi, International Kinesiology Conference Manual, IAK, Germany, Octobe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