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模型中的順勢而為

教育模型中的順勢而為

何兆燦,香港, 2017年4月20日

處理事情的方式有兩大類。一類是『逆勢』:如果您怕「冷」,我就給您「溫暖」;如果您「發燒」,我就幫您「退燒」。

這通常是治療模型的做法,借用外力緩解以便舒適。這種做法雖然是有效果的,但缺點在過用時,身體(特別是在所謂有問題的部分)因為有外力長期支援,那部分就不需要自己處理。這樣便學不到任何經驗,以後當有同樣事情發生,又需要借助外力。情形就像現代人把自己身週環境不斷進行消毒,免疫系統得不到操練,慢慢弱下去,便越來越「需要」消毒劑了。

另一類是『順勢』:如果您怕「冷」,我就在您的可耐受範圍內給您「冷」,讓您好好面對,讓您好好處理。自己嘗試用各種方式探討、試驗來找出您個人怎樣處理這件事情的方法。只要足夠多次數及足夠多時間,您會慢慢學懂,慢慢掌握,慢慢精准,慢慢成為專家,來處理那個情況。在教育模型之下,我們是順勢而為。

在溫度覺調和的矯正時,對怕「冷」的同學,我給他「冷」。但我強調是在對方的可耐受範圍內去給,而不是像「地獄教練」的方式——「你不可以嗎?死命操練!」最高最強的操練,以致於讓您必須搞定為止。在可耐受範圍內,慢慢給,慢慢讓身體在沒有緊張的前提下,可以學懂。

當對方確實什麼也不懂,確實處於危機的時候,我們也會用治療模型的方式幫忙他,並不是不做。所以並不是治療模型不好,只是「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而已。